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近30年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

作者:刘开珍,杜飞雁,李亚芳,王雪辉,陈海刚,张景平,李纯厚 | 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大亚湾

摘要:利用1988年1月和7月,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2008年3月、5月、9月和12月以及2015年2月、8月、11月和12月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共计14航次、200站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根据Brey经验公式计算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的比值(P/B值),分析近30年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以去灰干质量(ash free dry mass,AFDM)计,大亚湾4个时段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分别为7.44 g·(m2·a)–1、11.34 g·(m2·a)–1、4.91 g·(m2·a)–1和2.93 g·(m2·a)–1,P/B值分别为0.76 a–1、0.86 a–1、0.79 a–1和0.47 a–1,均呈1988—2004年升高、2004—2015年降低的趋势。2)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和P/B值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软体动物、多毛类、甲壳类次级生产力和P/B值呈1988—2004年升高、2004年后降低的趋势;棘皮动物则均呈持续降低的趋势。3)综合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平面分布图,湾顶西北部和大鹏澳附近海域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与海水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氧浓度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南方水产科学

学术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南方水产科学》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20-84458694,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

《南方水产科学》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水产科技期刊。创刊于2005年(原名:南方水产),主要报道渔业资源、捕捞技术、渔业设施、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养殖与增殖、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9年以来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文摘(自然科学版)(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DOAJ、JST等多家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南方水产科学》立足南方,面向全国,突出学术性、地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重点报道国内外渔业科研、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新动向。

期刊详情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