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家
学术期刊
科普期刊
出版社
图书
会议
我的购物车 0

南方水产科学

南方水产科学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
  • 主办单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分类:   水产和渔业
  • 下单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780
  • 国内刊号:  44-1683/S
  • 期刊定价:    ¥300
  • 起订时间:   2024年06月
  • 创刊:   1963
  • 周期:   双月刊
  • 出版社:   南方水产科学
  • 发行:   广东
  • 语言:   中文
  • 主编:   李来好
  • 邮发:   46-65
  • 库存:   200
  • 邮编:   510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耀
      • 期刊详情
      • 栏目设置
      • 期刊荣誉
      • 期刊文章摘录
      • 相关期刊
      • 点评详情
      服务推荐
      • 期刊投稿
        1-3月见刊
      • 订阅咨询
        一站式咨询服务
      • 杂志投稿
        在线杂志订阅
      • 发表咨询
        专人持续跟踪服务

      期刊详情

      • 期刊介绍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
        • 主办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出版地方:广东
        • 快捷分类:农业
        • 国际刊号:2095-0780
        • 国内刊号:44-1683/S
        • 邮发代号:46-65
        • 创刊时间:196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大16开
        • 下单时间:1-3个月
        • 业务类型:杂志服务

      南方水产科学简介

      • 学术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南方水产科学》杂志官方网站。办理业务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20-84458694,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231号。

        《南方水产科学》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水产科技期刊。创刊于2005年(原名:南方水产),主要报道渔业资源、捕捞技术、渔业设施、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养殖与增殖、渔业生物病害、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水产基础研究等方面的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等。2008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1年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2013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9年以来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文摘(自然科学版)(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俄罗斯《文摘杂志》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DOAJ、JST等多家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南方水产科学》立足南方,面向全国,突出学术性、地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重点报道国内外渔业科研、生产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新动向。

      杂志文章特色

      • 《南方水产科学》文稿应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语言精练,层次分明。学术栏目文稿需附30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3~5个关键词。文中一级标题序号为1,二级标题为1.1,三级标题为1.1.1,均靠左侧顶格书写。

        《南方水产科学》请在文稿题名下写清作者及其工作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文后注明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从事工作以及具体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南方水产科学》论文不超过6000字,综述不超过7000字,研究简报限4000字(含图、表等)。

        本刊已全面实行网上投稿、审稿和退修,不再接受纸质投稿。作者进入本刊网站(http://www.schinafish.cn/)简单注册后即可进行网上投稿,稿件请用Word软件排版后上传。

        文稿中外文字母及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字母、数字和易混淆的字母必须标注清楚。拉丁文生物学名的属、种名为斜体,定名人为正体,属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不能缩写。

        文稿中插图一律随文档或以附件上传,图中文字、符号、数字标清楚,并注明图号、图题。图一律用黑白或灰度制作。表格一律排成三线表,由数据生成的图和表请一并附上源数据库。原图为照片的请扫描后发送(彩色照片的分辨率不低于150dpi)。

        文稿中所用度量衡单位一律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12月27日发布的GB3100~3102-93号标准《量和单位》中规定的外文字母书写,不再使用以下括号内的汉字写法。如面积用km2(公里2)、hm2(公顷)、m2(米2)、cm2(厘米2)、mm2(毫米2),亩一律换算成公顷;体积用m3(米3)、cm3(厘米3)、mm3(毫米3);容量用L(升)、mL(毫升);时间用d(天)、h(时)、min(分)、s(秒);表示浓度的ppm一律改用μL·L-1或mg·kg-1。组合单位中不能附加其他信息,例如光合速率(CO2)为27.5~31.3μmol·(m2·s)-1,不能写成光合速率为27.5~31.3μmolCO2·(m2·s)-1。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按照新的国家标准GB/T7714-2005执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发表的主要参考文献,以顺序编码制著录,即按文献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在正文引用处加注上角标(如:……××[1-4]……××[5]),文后按引用顺序依次列出。

      杂志分析报告

      年度被引次数报告(学术成果产出及被引变化趋势)

      年度期刊评价报告(本刊综合数据对比及走势)

      • 注:年度总文献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 注:比率 = 当年基金资助文献量 / 当年发文量 * 100%

      • 注:当年发文量的统计不包含资讯类文献,如致谢、稿约、启事、勘误等

      南方水产科学栏目设置

      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环境DNA专栏,总目次,专题论述

      期刊文章摘录

      摘要:利用1988年1月和7月,2004年3月、5月、9月和12月,2008年3月、5月、9月和12月以及2015年2月、8月、11月和12月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共计14航次、200站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根据Brey经验公式计算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的比值(P/B值),分析近30年次级生产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以去灰干质量(ash free dry mass,AFDM)计,大亚湾4个时段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分别为7.44 g·(m2·a)–1、11.34 g·(m2·a)–1、4.91 g·(m2·a)–1和2.93 g·(m2·a)–1,P/B值分别为0.76 a–1、0.86 a–1、0.79 a–1和0.47 a–1,均呈1988—2004年升高、2004—2015年降低的趋势。2)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和P/B值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软体动物、多毛类、甲壳类次级生产力和P/B值呈1988—2004年升高、2004年后降低的趋势;棘皮动物则均呈持续降低的趋势。3)综合各类群次级生产力平面分布图,湾顶西北部和大鹏澳附近海域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与海水无机氮、磷酸盐、溶解氧浓度和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

      作者:刘开珍,杜飞雁,李亚芳,王雪辉,陈海刚,张景平,李纯厚

      摘要:根据2014—2015年4个季节南海北部近海底拖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当前该海域的渔业资源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以了解群落结构动态。全海域共渔获574种游泳生物,以鱼类占比为最高,超过81%。IRI指数结果表明优势种是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和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而发光鲷是唯一的四季共同优势种,传统经济鱼类比重降低。从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分布上看,D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夏低秋高的特点;然而H'和J'均未表现季节性。从空间分布看,D高值区主要位于40 m以浅水区,而H'和J'分布格局类似,呈现均质的格局。受禁渔期和捕捞活动的影响,多样性指数在秋季时期最为稳定,而冬季波动最大。

      作者:蔡研聪,徐姗楠,陈作志,许友伟,江艳娥,杨长平

      摘要:2012—2013年3—9月在郁江金陵江段开展了漂流性鱼卵、仔稚鱼补充群体定点调查监测。结果显示共有鱼卵、仔稚鱼21种(类),隶属4目8科。优势种为?(Hemiculter leucisculus) (22.2%)、鰕虎鱼(Gobiidae)(15.0%)、?属(Hemibarbus) (14.4%)、银鮈 (Squalidus argentatus) (7.2%)和银鲴(Xenocypris argentea) (5.5%)。每年流经金陵断面的卵苗总量平均为1.29×108尾,以产黏性卵和沉性卵鱼类仔稚鱼为主,产漂流性卵鱼类仔稚鱼占卵苗总量的22.3%,未采集到四大家鱼鱼卵和仔稚鱼。卵苗发生在5—8月,以6月为盛期,月平均卵苗密度达0.041 4 ind·m–3。鱼卵密度、仔稚鱼总密度与径流量之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n=270),径流量与?、银鮈、?属仔稚鱼密度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n=270)。与历史资料对比,郁江鱼类产卵场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四大家鱼产卵场基本消失,仅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鲮(Cirrhinus molitorella)、银鮈等小型产漂流卵鱼类还能成功补充,但资源量较小。径流量的年际波动是影响郁江中游早期资源补充的重要因素。

      作者:徐田振,李新辉,李跃飞,杨计平,武智,朱书礼,李捷

      摘要:基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南澳岛海域渔业资源声学与底拖网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主要渔获物种类、资源动态与空间分布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种类存在较大差异,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和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分别为秋季和春季主要优势鱼类。秋季和春季声学评估种类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密度分别为(26 806±39 968) 尾·n mile–2和(403.68±601.9) kg·n mile–2、(34 416±38 497)尾·n mile–2和(124.5±139.26) kg·n mile–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秋季渔获组成单一和混合2种不同条件下,调查海域渔业资源数量与生物量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7〈0.05;P=0.004〈0.05);而2015年春季不同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P=0.113〉0.05;P=0.310〉0.05)。该差异可能与不同季节声学评估种类优势集中程度相关。由于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等种类季节性集群活动的影响,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在水平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此外,以15 m水深为界,不同季节回波单体目标强度(TS)频率组成及其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曾雷,陈国宝,于杰

      摘要:在2015年夏季和冬季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按照浮游动物粒径大小将其分成3个类群:小型(180~380 μm)、中型(380~500 μm)和大型(〉500 μm)。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δ13C值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夏季浮游动物δ13C值变化范围为–24.19~ –19.57,小型和中型浮游动物δ13C值的高值均分布在研究海域南部;冬季浮游动物δ13C值变化范围为–23.89~ –19.69,空间分布特征与夏季相反。浮游动物δ13C值未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和粒径结构差异。各粒级浮游动物δ13C值与叶绿素a平均浓度的对数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浮游动物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刘华雪,张文博,徐军,李纯厚,黄洪辉

      点评详情

      评论 共0条评论
      发表评论
      • 免费
        咨询
      • 订阅咨询
      • 期刊推荐
      • 联系电话
        发表咨询:023-6549-4411
        订阅咨询:023-6033-8768